据环球时报消息,韩联社报道,韩军情报部门称朝鲜已向俄罗斯交付1200万枚炮弹股配资平台,与此同时,特朗普就俄乌冲突发声,对中国提出要求,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时访华。这一系列事件,让本就复杂的国际局势更加波谲云诡。
韩国国防情报局披露,朝鲜提供的超1200万枚炮弹已到位,其中152毫米大口径榴弹炮炮弹居多。这些炮弹通过集装箱,以海运和铁路运输等方式运往俄罗斯。据估算,若每个集装箱装152毫米炮弹,大约能装400至500枚。除了炮弹,外界猜测朝鲜还可能提供了战术导弹、火箭炮弹、反坦克导弹等。
从战场消耗来看,在俄乌冲突激烈时,双方炮兵部队每日发射炮弹超5万枚,一个月消耗在30至180万枚。这意味着朝鲜提供的1200万枚炮弹,若按高强度冲突的消耗水平,足够俄罗斯使用一年左右;若消耗降低至每日1至2万枚,可用2至3年。美国和欧洲所有炮弹工厂提速后,每年大约能生产170至200万枚155毫米北约标准炮弹,要生产1200万枚则需约4年。
普京(资料图)
朝鲜为何如此大规模地支援俄罗斯?这背后有深厚的地缘政治因素。一方面,俄罗斯和朝鲜自去年成为战略级盟友后,关系愈发紧密。朝鲜派遣特种部队前往库尔斯克与乌军作战,显示出两国盟友关系并非空谈。另一方面,美日韩近期在朝鲜半岛周边上空开展联合空中演习,对朝鲜施压意图明显。在这种情况下,朝鲜通过支援俄罗斯,期望得到俄罗斯在半岛问题上的有力支持,实现“一荣俱荣”。
当地时间7月14日,特朗普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,发布了涉俄“重大声明”。他要求普京必须在未来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,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加征100%的关税。不仅如此,与俄罗斯开展正常贸易的国家也将受此关税政策波及,若有国家在美方加征关税后仍与俄罗斯贸易,美国将对其加征“次级关税”。
特朗普虽未明确点名中国,但显然意在针对中国等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往来的国家。当前,中国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,尤其在能源领域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石油。特朗普此举试图切断俄罗斯经济收入,同时挑拨中俄关系。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中俄形成了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,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互信不断提升。特朗普的威胁,本质上是其“美国优先”贸易政策的延续,妄图通过极限施压来达成其政治目的。
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7月13日飞抵中国。他此行意义重大,一方面是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。此次会议备受关注,印度外长苏杰生若参会,将是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首次访华,届时中俄印外长或就俄乌冲突等重要议题进行磋商。
拉夫罗夫(资料图)
另一方面,拉夫罗夫将与中方就诸多重大战略问题交换意见。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,中俄保持密切协调配合,双方关系的全球性和战略性在当下形势中更为凸显。拉夫罗夫访华,会分享其访朝相关信息,尤其是在朝鲜核武问题以及俄朝同盟协议等关键议题上,展现出俄方对中方看法与关切的重视。
在欧美对俄态度趋硬的当下,特朗普预告将对俄发布“重要声明”,欧洲多国计划集资从美国购买武器援乌,英国和法国还将组建5万人联军入驻乌克兰。在这种情况下,拉夫罗夫访华与中方协调应对策略,显得尤为必要。
朝鲜大规模援俄,增强了俄罗斯在战场上的底气,使其在夏季攻势中能更有力地推进,对乌克兰形成更大压力。特朗普对俄的强硬表态和对中国的施压,短期内会使国际舆论聚焦,也可能给中俄正常贸易带来一定舆论干扰,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俄合作的趋势。
俄罗斯(资料图)
拉夫罗夫访华,进一步巩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,在应对欧美压力、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等方面,中俄协调立场,能发挥重要作用。然而,未来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。特朗普的“重要声明”具体内容及实施力度尚不明确,其全球石油禁运等设想若实施,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国际关系的冲击巨大。欧洲国家在援乌问题上能否真正落实大规模军援,以及俄罗斯在战场上能否借助朝鲜军援取得突破性进展,都有待观察。
国际社会普遍期待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乌克兰危机股配资平台,中国也一直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。但在多方利益博弈下,实现和平的道路依然曲折漫长。后续发展,需持续关注各方行动和外交互动。
优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